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明末: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- 第258章 金陵谍影

第258章 金陵谍影

    魏国公府别院。

    堵胤锡坐在一张摇摇晃晃的藤椅上,面前则放着一壶热茶,三盘精致的点心,一旁还有两名长相秀美的侍女正在给他捏肩捶腿,日子过得好不爽快。

    实际上,自从跟徐弘基摊牌之后,堵胤锡便被软禁在这件别院当中,虽然魏国公府邸上下对他多有照顾,但是却不允许他踏出院子一步,甚至不许任何人跟他多说一句话,哪怕是派来的两名照顾他的侍女,也是惜字如金。

    堵胤锡却是丝毫也不慌张,他当然明白此时徐弘基以及其他的金陵勋贵们纠结的内心,他们心中总有百般算计,总想给自己留下后路,行事自然是谨慎有余,决心不足。

    但是堵胤锡却并不担心徐弘基会杀了他,原因也很简单,此时徐弘基等金陵勋贵们的问题不在于他堵胤锡一介书生,而是在于城外的数万革新军,只要革新军保持着对金陵强大的威慑,那么徐弘基就只会好生侍奉他。

    堵胤锡也丝毫不慌不忙,每日里都在别院里潇洒度日,一副不急不躁的模样,而这也是他故意摆给徐弘基这些人看的。

    与他想象的一样,此时魏国公府内的一处阁楼上,的确有一群人正注视着院子里的动静,其中为首之人自然是魏国公徐弘基,其次便是抚宁侯朱国弼,隆平侯张拱日,临淮侯李祖述,怀宁侯孙维城,灵壁侯汤国祚,安远侯柳祚昌,永昌侯徐宏爵,定远侯邓文囿,项城伯常应俊,大兴伯邹存义,宁晋伯刘允极,南和伯方一元,东宁伯焦梦熊,安城伯张国才,洛中伯黄九鼎,成安伯郭祚永等十几位金陵勋贵,旁边还有徐弘基的长子徐允爵。

    一公九侯八伯,这些人便构成了金陵勋贵豪门的基本盘,他们平日里同气连枝,遇到这种危急情况自然也是同进同退。

    在阁楼上,徐弘基声音平淡的说道:“院子里的那个人,便是堵胤锡。”

    听到堵胤锡这个名字,众人多少有些好奇,可唯独没有愤怒,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,敌我之分并没有那么强烈。

    抚宁侯朱国弼站了出来,他在金陵勋贵中也算是一个颇为传奇的人物,原本是永乐时期名将朱谦的七世孙,承袭了抚宁侯的爵位,最让他出尽风头的还是坐拥秦淮八艳之一的寇白门。

    “魏国公,别的话小侄也就不再多说,这一次咱们可都要仰仗国公马首是瞻!”

    朱国弼倒不是真的相信徐弘基,而是他本身也并无才能,见到徐弘基好不容易在主持大局,也就索性做个帮闲。

    像其余的隆平侯张拱日,临淮侯李祖述,怀宁侯孙维城,灵壁侯汤国祚,安远侯柳祚昌这些人,虽然也有爵位在身,可毕竟威望不够,且也没有什么主意,至于其他的伯更没有说话的余地,于是一时间场面陷入了冷清。

    徐弘基冷眼旁观,他知道想让这群墙头草出主意是不现实的,于是便缓缓开口道:“若是让本公决定,自然是要坚决不降,死守金陵,等待朝廷大军来援,纵使最终不敌,我等便为大明殉国便是,也不枉大明对你我历代先祖的恩德!”

    听到这番话,徐允爵顿时就急了,他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,只见其他的勋贵们也同样齐齐往前了一步,人人面露异色。

    “国公,此事是否要再斟酌一二......”

    “没错,没错,还请国公再想一想.......”

    朱国弼虽然无能,可是他却压根不相信徐弘基这头老狐狸有这么赤胆忠心,当下也不说话,只是静静的看着老狐狸接下来的表演。

    果然,徐弘基听到众人这么说以后,这才微微叹了一口气,沉声道:“哎,若是本公孤身一人也就罢了,可是这魏国公府邸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都还要寻条活路,若是本公一意孤行,只怕连城里的上万百姓也都会遭殃.......”

    说完这番话,徐弘基却没有放过朱国弼,他盯着朱国弼说道:“贤侄,本公着实不知该如何是好,你以为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朱国弼不由得暗骂一声,这个问题可真是不好回答,若是他赞同投降,那么将来史书上必然会将他朱国弼的名字好好写上一遍,倘若朝廷有天能卷土重来,那他也就成了从逆的头号大贼,可若是他不同意投降,先不说眼下这么多人不会放过他,就连他自己也没有跟革新军拼下去的勇气。

    因此,朱国弼此时是左右为难,不知该怎么回答。

    徐弘基可不会轻易放过他,步步紧逼道:“若是贤侄与老夫一样不愿投降,那咱们拼死一战便是,不必担忧!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其他的几个人顿时就急了,他们纷纷上前苦劝朱国弼:“抚宁侯,你可不要做傻事,若是你死了,将来置抚宁侯延嗣于何地?置嫂夫人于何地?”

    “是啊,是啊,眼下就算抚宁侯您是一根铁,也打不了几根针不是........”

    众人的一番苦劝,尤其是说起美貌如花的寇白门,也让朱国弼更加有口难言,他咬咬牙只能硬着头皮道:“是战是降,原本这个问题不该我来说,不过若是诸位皆愿投诚,我自当听你们的便是。”

    听到朱国弼这番滑不溜手的话,众人顿时在心中一阵暗骂,他们一个个支支吾吾,既不愿意点头,也不愿意反对。

    徐弘基心中一阵冷笑,他决定再加一把火。

    “诸位,若是你们不愿意投降,那本公便将那堵胤锡的头砍下来挂在城墙上,也算是给那城外的贼寇一个教训!”

    说完,他便挥了挥手,打算招呼人来下此狠手。

    隆平侯张拱日,临淮侯李祖述,怀宁侯孙维城,灵壁侯汤国祚,安远侯柳祚昌等人互相看了看,也只好苦笑道:“罢了罢了,还请魏国公知晓,我等愿意投降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番话,所有人都下意思松了一口气,尤其是徐弘基也算是找足了垫脚石,低声道:“既然如此,本公也就顺从你们便是,只是这件事光是咱们几个还不够,必须得再拉上两个个人。”

    “莫非是韩赞周和史可法?”

    赵之龙提出了自己的疑问。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

    徐弘基微微一笑,道:“不,这两个人当中,韩赞周不敢,史可法不愿,都不是本公要拉拢的人。”江湖烟雨秀的明末:重造大顺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