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历史小说 - 嫡女重生,我才是真千金在线阅读 - 嫡女重生,我才是真千金 第235节

嫡女重生,我才是真千金 第235节

    当然,富贵人家或是宗族发展壮大的,也会设立一些小型闺学、族学之类,但最高要求也不过是只须文理略通,字迹清楚,能作家书足矣。

    毕竟女子读书主要目的也是接受道德规范,文化修养不要求高深,学习一些浅近实用的知识,懂得孝悌忠信就可以。

    但专门的书院不一样。

    有书院,代表了有了特定的场所,专职的人员,教导的内容也是分级的,循序渐进的,教导的内容肯定不可能仅仅一些诗词歌赋、女则女戒。

    故而一整天里,书院外的人都吵疯了。

    “女子书院?开什么玩笑啊,女人读什么书?”

    “就是,女子无才便是德!”

    “女人只要在家里相夫教子就可以,这么大的书院,教她们有什么可教的?”

    “教教怎么带孩子,教教怎么服侍夫君和公婆呗,哈哈哈!”

    “我看什么魏知渺根本没有真才实学,所以才开女子书院,若是教男子,岂不是开学第一日就要被学生们比下去!”

    “但是那些送礼是怎么回事啊,还有皇上御赐的牌匾呢......”

    “切,都是虚张声势!”

    “我不相信只招女学生,骗人的吧,故意这么说引起大家注意!”

    “哼,招女子又如何?谁会来读啊,自个开去吧。”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如今,京都里最大的议论声,全部都围绕着见月书院,众人虽质疑声不止,却也有不少人按捺不住,派人送去拜帖,详细询问了书院的情况。

    不问不知道,一问吓一跳。

    书院里除了魏知渺,还请了三位闺塾里颇有声望的女先生,里面就有绪先生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还有两位老先生,一位之前在其他书院里教学过,经验丰富。另一位是年纪到了从翰林院退下来,又被请来的。

    令人惊愕的是,除了文课还有武课和特设课,武课中包含射箭、骑马、软剑一类,特设课里有女红、调香、酿酒、药理等,品类十分丰富。

    更关键的是,为了激励学习,书院一年有一次小考,两年有一次大考。

    奖品中金银、特质的首饰、摆件,这些尚且不算,最关键的是,大考成绩综合排到前三的,还可以入宫面圣,获得皇帝的指点嘉奖。

    如果说前面所有设置,只是叫人感慨羡慕,最后这一条则令学子们疯狂。

    那可是面圣啊,多少学子一辈子都求之不得的机会!

    就算是女子,能接触到贵人,尤其是接触到皇帝,那是多么难得的事情!

    这消息一传出来,稍微敏感机警些的大户人家,立马就送了拜帖到书院去了,都希望自家的嫡女庶女能进去全面学习。

    毕竟说了第一批只招二十个女子,人数这么紧俏,那不得先到先得,反应慢的,号都排不上了!

    当然,还是有无数男子不断打听消息,送钱的,找关系的,总归他们不信见月书院只能让女子去读。

    更有人直接呼吁 不得违背世俗,风头既然也都冒过了,应该立即改成普通招男子的书院。

    可是见月书院用实际的行动证明,她们只接女学生。

    有皇帝作靠山,多大的官想要塞个公子哥进来那都不行。就算有存心想闹事的,也得m.l.z.l.掂量掂量。

    书院周围,官府派出的日常巡逻人员更是肉眼可见多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疯了,真是疯了!”有人感叹,这不是浪费资源吗?

    外面都喧闹了起来,但是书院中一切都还算有条不紊进行着。

    到了第二日,一传十,十传百,除了京都,还有不少的地方的人家都送了帖子来,看看能不能得到入学的机会。

    火爆程度直接超过了魏知渺的想象。

    她想了想,还是找到沈倾云商量了一番:“倾云,这么看来,第一批只招二十人,人数会不会太少了?”

    沈倾云有些迟疑:“先看看吧,毕竟我们也不会谁都招,筛选一些基本情况后,还需要通过考核,总得瞧瞧大致的品性和悟性。”

    魏知渺笑笑:“好,放心,考题我早也拟好了。”

    珍珠在一旁瞧着,忍不住问道:“小姐,为什么不直接都收了呢?那不是更多的女子都能来了。”

    沈倾云摇摇头:“不急一时,毕竟刚刚开始开设,名声得维护好了。况且许多问题此刻虽然没有浮现,但之后肯定会有,慢慢积累经验才是。”

    珍珠点点头,有些感慨道:“可惜了,那些没有家底的人家,始终都不会送女子来读书的。”

    沈倾云放下一张拜帖,淡淡道:“总归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所有人。”

    第一家书院开起来,已经是莫大的一种进步了。

    从现实来说,这些大户人家的女子走的越高,越有能力帮更多的人。贫穷人家,只是要生存便已经费尽力气了。

    珍珠的感慨也只有这么一会儿,很快跟着别人一起继续忙碌起来。

    外面风头转了又转,逐渐演变成另一种流言。

    见月书院的最终考核,会不会就是皇上选妃的标准呢。

    毕竟这般考出来的,家世、才学、品行气质方方面面都差不了,如今后宫空置,皇上迟迟不纳妃选秀,这见月书院不正是最好出头的机会吗?

    这样的猜测越传越广,想到书院读书的女子更是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就算最后不被皇上看上,那这才名也足以替她加上一道无比耀眼的光芒了!

    男子们愤愤叫喊着:“这不公平,为什么其他的书院没有面圣的机会!”

    可是无人理会他们,纵然太多人内心抱怨,但如今都不敢明面上得罪了见月书院。

    谁知道这个书院里面会不会出来未来的皇后娘娘、贵妃娘娘......就算不能结缘,也绝对不能结仇不是!

    魏知渺面对如今的状况,说不出是喜是忧。

    沈倾云一脸狡黠着叹道:“魏先生,可还记得当初我们的赌约。如今这般,还有信心吗?”

    魏知渺笑着摇摇头:“人其实易变的,端看如何引导。她们现在这么想,以后可就不一定了。就算两年不变,那二十年后呢,所以我又有何惧?”

    沈倾云的眼中盛着盈盈的光,一字一句郑重道:“既是如此,我等着那一天。”

    一切都进行得超乎想象的顺利,但当司遇听闻了这个传言,内心却又有些慌了......

    第420章 司遇的担忧

    “你是说,皇叔可能是借这个书院来选妃吗?”司遇喃喃,眼中有些不敢相信的神色。

    一旁的侍卫小心看了一圈四周,压低了声音:“王爷,外面现在都是这么传的。但想想皇上行事向来独具个性,的确是很有这个可能。”

    毕竟一般的女子,根本入不了司墨璃的眼。

    但若是见月书院选出来的第一名,那绝对无愧为女子中的佼佼者。若迎娶这样的一位作为皇后,于情于理都是增添了一大助力。

    司遇眼底闪过挣扎:“应当不会的,这么久以来,皇叔的身边只有沈小姐一个。况且...况且......”

    司墨璃的意思,他一直都是明白的。

    眼看着他的腿就要好了,这样的关键时刻,司墨璃选妃不是多此一举吗?

    又或者,就算他现在没有反悔的意思,最终还是要传位给他。但如果司墨璃有了后妃,后妃又恰巧有了皇子呢?

    那个时候,他的想法还会不会变呢?

    就算他坚持想要退下皇位,那别人呢,就算他的后妃愿意跟着他,那妃子身后的家族又舍得吗?

    有时候人在高处,太多事情身不由己。

    这也是司墨璃坚持一直没有纳妃的原因,就算只是娶进后宫做做样子都是没有的。

    不患寡而患不均,太多事情都是这样。

    只要开了头,有了第一个,就难以推脱第二个。照顾了这个官员的情绪,就得照顾另一个,才能制衡。

    所以一旦真的开始纳后妃,那就不是一个两个了事。

    牵一发而动全身,对于皇帝来说,姻亲更多,地位自然更稳固。

    这是司遇并不愿意看到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他想了想,还是摇摇头:“不会的,皇叔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。行了,扶我起来吧,今天我还想再多走一圈。”

    侍卫面露难色:“王爷,神医说不可操之过急,每日......”

    在看到司遇的眼神后,侍卫住了嘴,认命地护着他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两人靠着回廊艰难移动,司遇疼的脸色发白,但依然咬牙支撑着。

    侍卫不忍心地劝道:“王爷,你这一路走的这么不容易,还是得多留个心眼,防人之心不可无啊。”

    司遇没说话,只面无表情地继续挪动了几步。

    连如风拿着新的药房单子匆匆路过,正巧看见了这一幕。

    他走过来笑着安抚道:“今日不是已经走过几圈了吗,也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了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就绕着司遇来回走了两圈,眼神打量着他的双腿,不住地连连点头:“还行,你这劲头不错。新的药方拿去吧。”

    侍卫恭敬地接过了药单子,连如风叮嘱道:“新的这副药,每次熬药前,先用冷水浸泡半个时辰,大火煮沸后,小火再煮一炷香的时间,倒出药汁,加冷水,再重复熬煮两遍,分九次服用,一日三次。”

    司遇连声应是:“辛苦神医了。”

    连如风笑着摆摆手:“无妨的,这五服药正好花费半个月的时间,届时你应该可以独立行走了。”

    闻言,司遇眼中明显迸发出喜色:“好,我一定会按时服药的,多谢神医!”

    连如风没再继续停留,他又简单嘱咐了两句,随即就准备去见月书院凑凑热闹。

    司遇瞧着连如风的背影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神医每日醉心于研究医术,向来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,如今竟然也这般关心见月书院,看来这书院与皇叔一定是关系匪浅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他喉咙痒痒的,开始剧烈咳嗽起来。

    侍卫急忙扶着他坐下:“王爷,一定要小心身体啊。”

    司遇嗯了一声,突然又道:“你也派人去查查这见月书院的来头吧,顺带瞧瞧沈家小姐最近在做什么。”

    侍卫行礼应下,可过了段日子,却发现自己根本查不到什么内幕消息。

    沈倾云的去向更是被保护的极好,不管怎么查,都只能探查到她待在自家、修身养性。